Inoreader 使用详解:强力 RSS 信息捕获助手
RSS 阅读是「服务 + 客户端」的结合体。服务负责帮我们从 RSS 源抓取文章,比如 Inoreader、Feedly、NewsBlur、Feedbin 等;客户端则是我们最后阅读的容器,比如 Reeder、Unread、Fiery Feeds 等。
虽说基本所有的 RSS 客户端都可以添加 RSS 源,然后在应用内刷新抓取文章,但和真正的 RSS 服务比,客户端还是少了些功能:
- 云同步:在不同平台或者不同客户端里,同步我们的订阅源和阅读记录。
- 过滤:通过一定的规则,筛选掉一些我们不感兴趣的文章。
- 自动化:可以和 IFTTT、Zapier 等服务联动。
如果你仅需要第一点云同步,那么选择任意一个免费的 RSS 服务,或者选用付费 RSS 服务的免费档就够用了。值得一提的是,Fiery Feeds 在今年的 2.2 版本更新中加入了通过 iCloud 同步功能(详见第 22 期奏折),相当于内置了一个 RSS 服务。不过,Fiery Feeds 内置的服务只具备了云同步的特点,没有过滤和自动化。
而后面的这两点,才是我们选择付费 RSS 服务,并且为它们掏钱的理由。因为当你需要过滤时,才说明你每天的阅读量很大,大到需要借助自动化的手段来帮你筛选掉不感兴趣的文章。即便是不想读的文章,也至少需要花掉我们阅读标题的精力和时间,就算每天只有几十篇,累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数量。借助过滤把它们自动筛选掉,可以帮助我们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算是一个比较重度的 RSS 用户,在用的 RSS 服务每周大约能抓取 2000 篇文章,其中有一半会被我设置的过滤规则筛掉,剩下 1000 篇左右。在工作日通勤的时间段里(大约 30 分钟),我平均每天会处理掉 150 篇左右的文章。周末晚上再把剩下的部分处理掉,数量可能在 200–300 篇不等。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处理」,因为即便是过滤后的文章,也有很多读过标题后就知道不用继续看的内容。还有很大一部分新闻类的,篇幅就两三百字,很快也能扫读过去。剩下一小部分需要细读的长文,我会发送到稍后读服务里,另外安排时间再集中阅读。
在这样的阅读量之下,显然是需要一个 RSS 服务来帮助我筛选信息的,而我的选择是 Inoreader。在《2018 年主流 RSS 服务选哪家?Feedly、Inoreader 和 NewsBlur 全面横评》这篇文章里,@PlatyHsu 对 Inoreader 是这样评价的:
对于那些希望将 RSS 作为信息枢纽或研究工具的用户,Inoreader 就是不二之选。它颗粒度极细的过滤规则将 RSS 高度自治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与第三方服务强大的整合能力也能让你随意搭建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流。
可以说,Inoreader 的过滤和自动化功能是所有 RSS 服务里最强大的,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筛选文章,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此外,它的客户端虽其貌不扬,但其实暗藏了许多同样能提升我们阅读效率的功能。下面,我将按照 RSS 处理流程里的添加订阅源、过滤文章、整理、阅读这 4 个步骤,来一一介绍 Inoreader 的特点。
添加订阅源
使用 RSS 服务的第一步,就是先添加订阅源。
如果你之前用过其它 RSS 服务,那么是最简单的,一般 RSS 服务都会提供导出订阅源功能,然后再导入到 Inoreader 里就行。如果你没用过,那么可以用 Inoreader 的搜索框来添加(订阅)。
Inoreader 在搜索功能上做了一些优化,可以直接搜到其他人制作好的订阅源。因为有些网站是不支持 RSS 订阅的,但我们可以通过 FeedBurner、Feed43 等服务来自己制作 RSS。当有人将制作好的订阅源添加到 Inoreader 里时,Inoreader 就会将这个地址缓存到服务器里,以便其他用户也能直接搜索到它。1
和很多 RSS 服务一样,为了照顾新手用户,Inoreader 也内置了订阅排行榜,分别列出了每个领域里的知名站点,任由用户挑选。Inoreader 内还有一项「组合包」功能,由用户自发地将自己的订阅源打包上传到 Inoreader 中,用户点一下就能批量订阅。
订阅排行榜和组合包
除此之外,Inoreader 还有订阅 Twitter 用户、Google News、Facebook 页面等特色功能。
💬 观点:要清楚自己想读什么
经常有人问我有什么 RSS 源推荐,这种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我并不知道他对什么领域感兴趣,以及想读什么类型的内容。将我自己的订阅源一股脑地发给他也不实际,他不一定能从里面挑出想读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也认为阅读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不方便全部分享。
比较恰当的问法,应该是将内容的领域以及类型尽量具体,比如「我想多了解 macOS 的自动化技巧,有没有网站可以推荐」,或者「我想快速获取 Android 系统的新闻,有没有网站可以推荐」,甚至是基于某一个站点的类似推荐,比如「有没有和少数派类似的网站」,这些问法都更容易回答。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内容,那么就没必要为了用 RSS 服务而用 RSS 服务。盲目订阅也不适合 RSS 的状态,至少可以先从免费的服务(或档位)尝试着先。
过滤文章
当你添加好自己想读的订阅源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过滤文章。在这个部分,我们要用到的是 Inoreader 的规则(Rules)功能。规则简单来说就是设定一些过滤条件,符合这些条件的文章就会被自动标记为已读状态,不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列表里。
如前文提到,Inoreader 的过滤功能极其灵活,它不仅能对全局(所有订阅源)设置规则,还能针对单个文件夹,甚至是单个订阅源设置规则。
比如我的订阅源里有很多国外网站,它们经常会提到 eBay、Best Buy 这些国外购物平台/零售商的折扣信息,也会经常报道 AT&T、Verizon 这些国外运营商的套餐变化,这对于生活在中国的我来说几乎没什么用。所以我们就可以设定一个全局规则,如果文章标题提到「eBay」「Best Buy」「AT&T」「Verizon」这些关键词,那么就自动标记为已读。
全局规则
针对文件夹的规则主要是将过滤范围缩小到某个分类里,避免对其它分类的误伤。比如我订阅的科技新闻分类里,三天两头就会提到 NASA,但科技新闻这个分类主要还是服务于我的职业——数码科技的,所以航天方面的内容并不需要频繁出现在我的 RSS 源里。但是,我又可能会对时尚分类里的 NASA 相关联名信息感兴趣,所以就不能为「NASA」设定全局的关键字规则,应该使用针对单个文件夹的规则。
针对当个文件夹的规则
针对单个订阅源的规则,则是更加聚焦的过滤。可以在 Inoreader 的规则功能里设置,也可以在订阅源管理界面右边的漏斗小按钮里设置,两者实现的效果几乎是一致的。比如我订阅了专注 Android 内容的新闻网站 9to5Google,但我只看他们关于 Google 和原生 Android 的报道,所以就将其它厂商的品牌名字作为关键词,针对 9to5Google 这个订阅源设定了规则。
针对单个订阅源的规则
针对单个订阅源的规则也可以用来反向过滤,比如我订阅了 Bloomberg,他们每天更新的文章数量非常大,我也不是对他们每个领域的内容都感兴趣。所以我就设置了一个规则,只有标题或内容包含我感兴趣的话题时,才留下他们的文章,剩余的都自动标记为已读。
针对单个订阅源的反向规则
你应该也注意到了,Inoreader 的规则支持用「和」「或」逻辑来组合2
,过滤的范围可以在标题、内容、作者、URL、图片、附件里选,文本匹配方式可以用「包含/不包含」「是/不是」、正则表达式等,还支持组合嵌套,比如符合一个规则的前提下再用另一个规则过滤一遍。相当灵活多变,基本能满足我们的任何过滤需求。
我这里提供几种过滤思路和技巧,大家可以参考后用在自己的设置里。
我有一个针对「播客」的规则,因为很多网站都会专门发一篇通知大家播客更新了的文章,但我本身就已经在播客客户端里订阅了它们,没必要看两次重复的消息。好在这些文章的标题基本都有规律可循,一般是「播客名称 + 期数 + 主题」,所以我们就可以在 Inoreader 里,将这些播客名称放在规则内,并将范围设置为「标题」,筛选掉这些文章。
过滤思路:筛选掉重复的播客通知文章
还有一个是针对「赞助信息」的规则,很多国外的博客都会有这些内容,虽然广告的质量普遍都比较高,但如果你确实不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用规则来屏蔽掉。只需将关键词设为「Sponsor」「Sponsoring」「Sponsorship」等即可。
过滤思路:赞助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设定过滤规则时应该时刻考虑「如何避免误伤」,比如将过滤范围缩小到标题上,或者是勾选「匹配完整单词」的选项,然后尽量填写完整关键词的信息。
整理
整理,是为最终的阅读阶段做准备,提升阅读时候的效率。
文章和文章是不同的——有的实效性很强,有的实效性很弱,有的快速扫几眼就能读完,有的需要聚精会神地看每一行字,有的内容对我们职业发展很重要,有的内容只是兴趣阅读……所以,我们应该将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分类,保持同一时间段内读同种类型的内容,减少大脑在不同阅读模式之间切换的阻力。本质上,整理就是一种批量处理的效率思维。
文件夹
文件夹是 Inoreader 最基础的整理功能。如果所有订阅源全都放在一起,不管是一个一个点开还是全部文章一起读,效率都很低,因此需要用文件夹进行基本的分类。用文件夹进行分类时通常有三种思路:
- 按主题分类:比如科技、文化、时政、摄影、时尚等,都可以单独作为文件夹。稍微进一步的,你还可以将更新频率较高的新闻和更新频率较低的个人博客分成两个文件夹。
- 按专注程度分类:前面有提到,有的文章快速扫读就能看完,有的则需要聚精会神地看,这说明不同文章对我们的专注程度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专注程度来分类文件夹,比如分成「轻松」「中度」「专注」,按不同的精力状态来分配阅读时间和顺序。
- 按重要程度分类:这和我们的个人身份以及职业发展相关,对我们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当然要优先阅读。而和我们职业发展无关,仅是兴趣向的阅读,则尽量往后排。
三种思路可以交叉使用,比如总体按重要程度分类,每个分类再分成主题和专注程度等小分类。这里介绍一下我自己在用的文件夹分类方式,可以作为参考:
我的文件夹分类
可以看到,我将所有订阅源分成了六个文件夹。整体是按主题分类的结构,前四个文件夹都是数码内容,第三个是文化和时政内容,最后一个是时尚内容。排列顺序则考虑了重要程度,数码内容排在前面是因为和我的职业相关,后两个主要是兴趣阅读,相对不重要不紧急,所以排在后面。数码内容里,「Daily News(每日新闻)」和「AppShopper(一个追踪应用更新的网站)」这两个文件夹时效性最强,读起来也最轻松,所以放在开头优先阅读。「Light」和「Focus」则是需要专注程度更高的两个分类。
我的阅读顺序也是从上往下,先读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科技内容,科技内容里先读时效性最高的新闻,然后再读需要专注力更高的科技内容,最后再读兴趣向的内容。
比较有意思的是,虽然名字叫「文件夹」,但 Inoreader 的文件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件夹,因为它可以将一个订阅源放在多个文件夹里,实际上相当于标签的概念。
订阅源可以同时放在多个文件夹里
标签
和文件夹一样,Inoreader 的标签功能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标签。在 Inoreader 里,标签不是和文件夹同一层级的,文件夹对应的是订阅源,而标签对应的是文章。也就是说,Inoreader 只能给文章打标签。所以标签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分类文章,方便日后的检索。
当然标签也可以配合前面提到的过滤规则使用,比如提到某类关键词,就自动打上某个标签,相当于另一个维度的分类,但这种用法其实更适合下一节里要提到的动态搜索功能。此外标签的另一个作用是配合自动化,这种用法也会在待会儿后面的章节里提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标签属于 Inoreader 的特色功能,除了 Inoreader 的网页版和官方客户端,第三方客户端里目前只有 Fiery Feeds 和 Lire 支持。所以如果你比较依赖标签功能的话,在选择客户端时要更慎重一些。
动态搜索
动态搜索(Active Search)是另一种维度的整理方式,它可以让你追踪特定的话题,聚合到一个列表里统一阅读,也是一种批量处理的思维。
每当苹果开发布会或者发布新产品时,我都会用 Inoreader 生成相关的动态搜索,比如 iPhone 11、AirPods Pro、WWDC 等。生成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 Inoreader 的搜索栏里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创建动态搜索」就可以了。其中,搜索关键词还可以通过 AND、OR、NOT、""、() 等逻辑操作符进行组合。
创建动态搜索
每当热点新闻爆发的时候,同类的内容就会铺天盖地,通过动态搜索把它们集中到一起批量处理,既有助于提升处理效率,也能帮助我们及时获取各方的相关信息。
除了热点新闻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动态搜索来筛选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我很关注快捷指令的发展动态和相关技巧,有相关的文章一般都会优先阅读,但快捷指令的内容往往散落在我的各个订阅源里,所以我就创建了一个快捷指令的动态搜索,规则设置为 快捷指令 OR 捷径 OR Shortcut,这样就能集中筛选出所有和快捷指令相关的内容。
快捷指令的动态搜索
目前支持显示动态搜索列表的有 Inoreader 网页版、Inoreader 官方客户端、Unread、Fiery Feeds、Lire。
荧光标
荧光标(Highlighters)是 Inoreader 中用来高亮文字的一项功能,它可以帮你发现重要的关键词或短语。
一方面,荧光标可以像动态搜索那样使用,将热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置为荧光标,当这些文字出现在标题或正文里时,就会高亮显示。
快捷指令的荧光标
另一方面,荧光标也可以在单篇文章内用于术语区分,理论上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比如每次写快捷指令相关的文章,我总要事先声明「快捷指令应用 → 快捷指令 → 快捷指令操作」这种令人困惑的层级命名方式。因为「操作」在中文语境里常被作为动词使用,而在快捷指令中它表示一个模块,是一个名词。所以即使我将声明写得很详细,但多年的阅读习惯还是容易导致读者误解它的意思。
Inoreader 的荧光标可以稍微缓解这种情况,将「快捷指令」和「操作」分别设置为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这样每次读到相关语句时,都会多留心注意一下。
分别对「快捷指令」和「操作」设定荧光标
但是,荧光标的适用范围比较窄,只在 Inoreader 的网页版有效,所以并没有获得很多用户的关注。
阅读
整理完订阅源之后,就应该是开始读文章的步骤了。虽然理论上我们没必要把前面的每一步过滤和整理步骤都用上,但如果你不用这些功能的话,购买 Inoreader 又着实浪费,所以前面就先讲了过滤和整理的内容。
阅读方面,Inoreader 的确不是一款体验型产品,而是一款偏 geek 向的产品。它的界面不漂亮,有一堆密密麻麻的选项和按钮,对于新用户来说也不容易上手。如果你更注重阅读体验的话,比如需要调整排版、更换字体、选择主题,那么应该选择第三方的客户端,比如 Reeder、Unread、Fiery Feeds、Lire 等。
但是,Inoreader 的官方客户端有一些杀手锏功能,这对于以快速提取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我来说(毕竟我的 RSS 订阅量很大),Inoreader 的官方客户端反而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注:Inoreader 官方 iOS 客户端目前在中区没有上架,只能从其它区下载。
不同视图针对不同分类
在我们阅读 RSS 文章之前,其实还有一个步骤,是扫读文章列表,我们会看里面的标题、引言、配图等信息,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点进去读这篇文章。在 Inoreader 客户端里,有三种显示文章列表的视图,分别是列表视图、杂志视图、卡片视图。
绝大部分的 RSS 客户端,只能同时设置一种全局的视图样式。而 Inoreader 的客户端,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文件夹和订阅源,分别设置不同的视图。
比如 Lifehacker 的文章,它们的文章题图和配图往往都是装饰性的,放在列表里基本不会对筛选信息提供任何作用,而且 Lifehacker 每天的更新量很大,同时显示缩略图的话会让列表变得更长,所以还不如把它关掉,开启列表视图。新闻类的文章我大多都设置成了只显示标题的列表视图。
只显示标题的列表视图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个人博客起标题往往比较随意,单看标题的话不太容易判断文章里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缩略图还是能够补充一些信息量的,因此我会对这类网站开启 Inoreader 的杂志视图。
同时显示标题、引言、小缩略图的杂志视图
最后一种情况是以图片为主的内容,比如我常看的购物推荐网站 Tools and Toys 和潮流网站 HYPEBEAST,它们的配图重要性往往要大于文字和标题。像这类网站我会使用 Inoreader 的卡片视图,直接看到文章里的第一张大图,非常直观。
显示大图和标题的卡片视图
不同视图针对不同分类,可以加快我们筛选信息的速度,这是我选择 Inoreader 官方客户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全文翻译
我的订阅源里有很多英文的内容,虽然大部分我都能看懂,但我的英文阅读速度终究比不上中文阅读速度,偶尔碰上不是特别感兴趣、但又好像有点价值的内容,我都会先用 Inoreader 内置的翻译功能将全文翻译成中文,然后扫读一遍,确认有感兴趣的内容再切回英文仔细阅读。
Inoreader 的全文翻译
Inoreader 内置的是微软的翻译引擎,肯定比不上谷歌翻译,但一般情况下足够使用。这项功能也是我在 RSS 阅读过程中快速提取信息的利器。
滚动已读和跳转下一个区域
滚动已读是当你把文章列表滚动过屏幕上方时,会自动标记为已读状态;跳转下一个区域则是当你把文章列表滚到底部时,再接着拖动,可以跳转到下一个文章列表。
这两项特性,前者可以帮我节省大量的重复操作,因为滚动过去的文章就相当于我不感兴趣,自然可以标记为已读状态。后者则和符合我前面提到的,从第一个文件夹读到最后一个文件夹的流程,一直拖着屏幕往下滚动就行。
跳转到下一个区域
能同时做到这几点的客户端其实并不多,Inoreader 又恰好都具备了,所以我非常满意。
自动化
到这里,整个 RSS 的阅读流程基本就结束了。但如果你还想对读后的文章再进一步处理,比如篇幅较长的文章来不及读,需要保存到稍后读服务;或者有的文章要保存到任务管理软件里,提醒自己实践文章内容里的某项技巧。这些,都可以通过 Inoreader 的自动化功能来实现。
前面提到的规则过滤,其实就是自动化的一部分。因为所有的过滤都在 Inoreader 的服务器进行,不需要等你打开应用/网页才运转。而规则的执行操作,除了标记为已读之外,还可以选择 Pocket、Evernote 等第三方服务,甚至还有 Webhook,这就给了我们很多自动化的可能性。
规则的执行操作
我最常用的自动化是,当一篇文章被打上星标时就自动发送到 Pocket。星标是每个客户端都有的功能,按钮位置往往也是最明显的。标签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因此可以来对应不同的第三方服务,比如打上「todo」标签就发送到 Todoist。此外,Inoreader 还支持 IFTTT 和 Zapier,也可以作为它们的触发条件和触发结果。
套餐选择
Inoreader 有四档付费选项,分别是:
- 免费版:有 150 条订阅源的限制,不支持规则、动态搜索等高级功能。
- 入门版:19.99 美元/年,仅比免费版多了去广告功能,和提升到 500 条订阅源限制。
- 专业版:49.99 美元/年(或 4.99 美元/月),提供规则、动态搜索等高级功能,有数量限制,但一般足够使用。
- 定制版:相当于团队版,需向 Inoreader 提交申请才能获得报价。
如果你没有很大的订阅量,或者只是想试一试 RSS 阅读,那么选择免费版就足够了。
而第二档的入门版我认为非常不划算,首先 Inoreader 的广告并不显眼,去不去关系都不大;而且这一档提升的订阅源数量限制其实性价比不高,像我每周 2000 多篇抓取量的订阅源,其实一共才 200 个网站,其中一部分订阅源还是已经失效的,只是我没有去清理它们,稍微清理一下完全不会超过第一档。只有当你的订阅量和阅读量大到了一定地步,需要用到 Inoreader 的过滤规则,那么才考虑购入它的专业版。
特别需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Inoreader 每年黑五都会推出「买一年送六个月」的促销活动,如果你想要购入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将付款周期调整到这个期间。
结语
可能每个人读 RSS 的状态都不一样,我也能理解很多人选择了 Unread、Reeder 这类主打阅读体验和美观的阅读器的原因,因为我也曾在阅读量比较少的阶段深度地用过它们。
但我觉得自己现在的 RSS 阅读状态已经变了,我把所有的长文阅读场景都挪到了稍后读应用里,因此 RSS 的美观因素对于我来说反而不那么重要,更重要是如何从几百上千篇文章里,快速地提取有效信息和加快阅读速度。而 Inoreader,就是我最得力的信息获取助手。
- 1
- 另一方面,Inoreader 这么做也是为了节省服务器成本,不用重复抓取信息。
- 2
- 用过 Finder 智能文件夹的人应该对此很熟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